[导言]
转眼间,2012年暑期优秀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活动即将落幕,走出校园经历了不一样暑假的准公务员也即将结束此次锻炼。在此之际,他们心中必定有着许多的感触。这一期中,我们将介绍分赴杨浦、虹口、黄浦、浦东新区的挂职优秀大学生,通过分享他们的挂职感想,来展示上海财经大学暑期挂职同学们的风采。
[挂职感想]
我的别样假期——暑期黄浦挂职感想
——环祎 2009级统计与管理
黄浦区财政局挂职
当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来敲门时,我有些茫然。应该碌碌无为、纸醉金迷地挥霍掉这最后的闲适时光,还是勇敢地走出象牙塔,去更广阔的天地锻炼自己?就在我手足无措时,一个机会从天而降,我成为了上海市暑期挂职锻炼大学生中的一员。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快结束这数周的实习生活,回顾往昔一幕幕,我感触良多。
学践巧结合,挂职拓视野
刚挂职的时候,我的工作还没有重压,可不幸的是,实习两周后的会计业务处理中心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我的带教陈老师由于生病开刀,导致半年不能上班,这就使本来就缺人的会计中心更加困难重重,群龙无首。暂时代替陈老师负责中心的卜老师在以前陈老师的那块业务上不是很熟悉,于是我就和卜老师一起,通过留下来的资料学习、讨论、尝试、总结,操作不正确就重来,操作正确了就多练习,我们逐渐的摸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来,让中心的主要业务没有停滞下来,这就是我们的成功。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成功都是对我辛勤付出的肯定。
偏见心消散,温暖而和谐
远望坐落在斜土路上的财政局大楼,独属于政府的工整的棱角和肃穆的气氛已经足以震慑还未走出校门的我们。但这种惴惴不安的情绪很快有所缓解,因为冰冷的外墙和笔直的中规中矩的楼栋之中,是出乎意料的生机勃勃的葱茏的绿化,更是老师们毫不吝惜地给予的安抚的微笑和谆谆的温柔指导,无一不在进一步让我内心的抗拒与防备消散。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在为着整个黄浦区的各方面建设努力工作着,解决那些或大或小或伟大或琐碎的事件,并且将曾经的老黄浦、现在的新黄浦成功地打造成上海市的领跑辖区,不论是旅游景点方面,还是金融商业方面。
说实话,不论是在网络电视中,还是在报纸杂志上,舆论总对政府机关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辞,其中不乏讽刺与偏见。虽说流言止于智者,然而三人成虎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媒体往往带着批判的眼光,相比于平淡地反映政府的真实情况,它们更乐于大肆渲染丑闻。但我想作为有自己判断力的大学生,我看到的是,更多的机关工作者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一心一意为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我看到办公室的老师们一直坐在电脑面前,手和眼从来没有停下,看到的是在这样酷热的三伏天里,在“海葵”来袭的暴雨天里,他们坚守的身影。
青年展风采,协作创精彩
此次挂职活动,虽然我们48名大学生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单位、部门进行实践锻炼,但是,“黄浦挂职大学生”这个共同的名字还是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共走“红色之旅”,寻访、缅怀老一辈革命者;我们同创杂志刊物,用文字、画面记录下黄浦挂职大学生的风采。虽然很多同学我还叫不出名字,但是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已然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们用欢歌笑语点缀了这个美好的暑假,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读懂了团结的真谛。
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不断被弱化,团队的重要性已被一再强调。在活动组织策划的过程中,虽然大家的分工不同,但我们却拥有相同的使命,那就是力争完美!期间,我承担了黄浦简报文字编辑与欢送会表演的任务。每一次讨论、每一次思维碰撞,我看到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竭尽所能,为共同的荣誉而战,我时常被这样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像一台机器上的齿轮,齿纹相互吻合,环环相扣,彼此牵引,推动机器不断向前。
经验、眼界、友情,是此次挂职活动带给我的最大财富。虽然只是短短数周,但却让我从宏观层面认识了社会,相比起普通实习带来的单方面技能提升,暑期挂职对学生全局性视野的培养意义无疑更为重大。我很高兴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而这离不开老师的关怀与伙伴的帮助,所以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黄浦区财政局,特别是我们部门的各位老师以及一同参与暑期挂职的各位兄弟姐妹们,谢谢你们在我最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方向,正是这点滴的关怀,让我可以向着未知的未来勇敢前行。
暑期杨浦挂职感想
——杨柳 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杨浦区控江路街道挂职
2012年这个夏天,仿佛因为是我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暑假而变得那么的与众不同,那么的意义重大,在挂职锻炼中我感受着不一样的生活,体会着不一般的人生。
这次暑期挂职锻炼我被分配到的岗位是杨浦区控江街道综合党委社工部,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是“两新”组织的党务工作,进行综合文件的发布、信息的编排、网站的更新和活动的策划。工作内容既有和我专业契合的,又有我所不熟知的领域,让我既能发挥所长,又能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三点:耐心是一种基础,奠定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态;多问是一种习惯,杜绝自以为是的弊端,在学习中进步;热情是一种激励,保障自己时刻充满动力。 这三点始终贯穿着我的挂职生活。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的挂职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对于我个人来说,真的是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挂职锻炼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充实,那么的丰富多彩。
犹记得第一天来到办公室后,孙老师亲切地接待了我,为我详细讲解了综合党委社工部的工作内容并且拿出相关资料让我加深了解,还带我楼上楼下的熟悉整个工作的环境,并向我一一认识了办公室的老师们,他们是那样和蔼可亲,让我有种亲人般的感觉,从第一天我就爱上了这里。
在后面的几周里,虽然我负责的事情都比较琐碎,比较基础,但是每次顺利完成任务后都让我充满成就感,而每次老师们给我的帮助和鼓励更加深了工作带给我的喜悦。8月10日,我参加了控江街道的工作会议,虽然只是做了些简单的工作如发材料、拍照片等,但身临其境,所见所闻让我内心的神圣感由然而生:“知民情、听民声、集民意”真的不是空口之谈,人民公仆真的是在为人民谋利益,时时刻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除了工作,在生活上我也有机会真正深入地认识上海,认识杨浦。“一天之际在于晨”,早晨的时光如此重要,而早起的习惯曾让暑期拥有特殊生物钟的我望而却步。现在,我已经习惯踩着清晨明媚的阳光,和着清风花香,下午迎着迷人的晚霞,走在上下班的路上。虽然有早晚高峰挤公交的煎熬,但望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情景,心中不禁有这样的欣喜:这就是生活,不管是沐浴晨光,还是披星戴月,都要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生活中的小困难小烦恼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怀着这样的热情,工作变成了一件“乐事”,而不是“差事”。一路上让我有机会仔细观察社区居民真实的日常生活,让我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社区居民生活的状态。街道上每天早上打太极的老爷爷老奶奶,路边贩卖蔬菜和瓜果的商贩,忙着为顾客盛饭的早餐店老板以及熙熙攘攘上班的人群,都是我每天必看的靓丽的风景。他们让我再次认识上海,让我认识到上海人真实的生活面貌。来上海上大学已经三年了,我对上海最初的印象来自于之前我去过的繁华热闹的标志性的地方,但那些地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上海。所以这次挂职锻炼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上海居民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上海,用自己的耳朵聆听上海,用自己的心感受上海。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大学生涯中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通过挂职锻炼,借助杨浦区这个大的平台,进一步认识上海。
挂职锻炼的日子除了让我在行为方式和思想理念上逐渐蜕变外,还让我收获了珍贵的情谊,这带给我无限的快乐!同在一组的11位同学,一起参观杨浦区规划馆、院士风采馆和创智天地,一起为了辩论赛我们的辩题“知识积累比知识创新更重要”而绞尽脑汁,一起为了总结大会上的节目而抽时间排练等等,每一件一起度过的时光都凝聚了我们共同的梦想和欢乐。我所在的办公室不仅是个友爱温暖的地方,还是个充满欢乐的地方。办公室的老师和蔼可亲,绕有耐心的指导我的工作,照顾我的生活。在办公室我每天接触的都是社区的居民,他们都说上海话的,这让来自外地的我,听不太懂。于是大家在工作之余就会教我上海话。身在办公室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很幸福、很温暖、很感动、很满足!
现在又想起身边同学问我的问题:“你为什么暑假不回家去挂职锻炼?这样的经历有怎样的意义”。现在我思考清楚了这个问题,可以回答他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光靠在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立即适应工作,一切都需要从头学起,很多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个全新的挑战。挂职锻炼改变了我很多。它改变了我对机关单位的看法,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亲身经历过后,我才知道“为人民服务”这5个字的内涵,再琐碎的事都要以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做到一丝不苟。来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也许我也曾经质疑过自己的工作是否过于平凡,过于渺小。但现在的我坚信,挂职锻炼对我来说,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实践机会,它不仅使我视野开阔,也使我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这次的经历将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让我们拥有着美丽青春的每个人,在这个美好的年代,读万卷书的同时,且行且驻,知行合一,珍惜我们的青春年华,时代的天空中定将有我们最绚烂的痕迹!
暑期虹口挂职感想
——严婷 2009级财务管理
虹口区规土局挂职
从2012年7月13日召开的虹口区优秀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的动员大会到现在,我在虹口规土局第四个周的挂职锻炼生活已经结束。通过动员大会,我深刻地认识到,参加挂职锻炼是进一步提升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我这个月的核心工作是开展虹口区的土地现状利用调查。具体而言就是全面查清虹口区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及时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现实性,为规土局信息系统提供重要的地籍数据。虽然不是城市规划专业,但是我的带教老师梁所长和黄主任并没有顾虑或者担心,而是很耐心很宽容地教我一些核心知识,教我如何规范操作,教我如何为人处事。
在各个老师的指导下,我从拼地形图地籍图开始,对所调查地区的乍浦街道和四川北路街道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随后由黄平老师带着我,进行了两个街坊的调查,顶着太阳去各个地块查看用地性质。以工作底图即地形图和地籍图为判别标准,调查每一宗土地现状的实地土地使用人、实地土地坐落、实地土地用途,并根据地形图、地籍图上的每宗土地边界线与实地进行核对,考察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及时记载、提出修改建议或要求。黄老师详细的为我讲解了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解释了社会公房与系统公房的概念,令我受益匪浅。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趁着上午天稍微凉爽些跑用地,下午便回到办公室进行调查数据处理,很充实,也收获了很多,譬如我对门牌号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之前的“超级路盲”变身为“平面地图小达人”。
在用地权属的调查活动中,不可避免要和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交流,从中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知悉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刚性与非刚性,轻重缓急等。城市规划最终的目的是要服务于人的,所以这种访谈式的交流是很必要的。这样的工作不仅锻炼了我的实践沟通能力,同时我对于社会的关注和责任也得到了体现和提升,深入基层,全面进行素质拓展。
不得不提的还有我们每周五下午都会进行的党团活动。第一周的区情报告、第二周参观一九三三老工坊、第三周慰问在高温一线奋斗的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第四周的座谈会。这一系列的活动,增进了我和其他挂职锻炼大学生的交流,也让我对虹口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这段时间,规土局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但毕竟办公室里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工作,都很忙,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惦记的帮我安排事情做。所以,这就需要我自己主动的去问问他们,有什么可以帮忙的,这时他们会把手头的活分些给我做,或是发给我一些东西让我学习。其实,这未尝不是一个与人相处的道理,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尽量为别人少增加麻烦。除了工作上对我的指导,带教老师以及领导也在生活上给我很多关心。在台风海葵登陆期间,特别嘱咐我注意安全,办公室的老师们在空余的时间也会找我聊聊天,跟我说说他们半生以来的各种经验,也会和我聊聊时事,这些都给了我莫大的启发。
通过在虹口规土局的挂职锻炼,让我有机会走向社会,以一名准公务员的身份履行职责。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应当背负起更重的任务,应当勇于不断的激发自己的潜能,善于向周围的优秀同志学习,更好的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也许这为期40天的挂职锻炼将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后一次接触“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真的很感谢上海市委的选苗育苗干部储备工程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也感谢我们财大如此关心学生的人生发展。我会尽百分之一百的努力,珍惜为数不多的剩余挂职时间,珍惜和我指导老师相处的机会,开拓眼界,丰富阅历,切实锻炼自己,为将来做好准备!
暑期浦东挂职感想
——谈慧卿 2009级会计
浦东新区上钢街道挂职
暑期的挂职也将临近尾声,一个半月的时间,说短却又不短。从第一天开始挂职内心充满期待,到如今内心充满感恩,甚至有些依依不舍。私心想着下周就要结束了,觉着写篇回顾确是可以留作回忆。
这一个多月,大致是这样度过的:每天六点多爬起来,挤上散发着团结精神的公共交通,一路迷糊着在不同线路间矫健的更换,然后出站,看着上班族匆匆地向我身后走着,而我逆势而行,汗出了一身也就到了。虽然不像其他挂职的同学来的幸运有班车接送,但是却能欣赏一路自己走出的风景。街道的事情不能算少,但带教老师基本不太需要我帮忙,偶尔会有些杂事,不过也是很轻松的就完成了。可能挂职对我而言,更多的是多看、多听、多想、多学。了解党群服务的内容,学习带教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留心身边的大事小事,不断更新自己的见闻,把握好我党的方针政策等等。
前几天恰好是“海葵”肆虐的日子,那个扬着12级大风的日子里,我还是选择去了,同为挂职小储没有来,人家是女生,这大风天的确挺危险的,不过我觉着自己也没什么不去的理由,却真切经历了最艰难的一天。去上班的路上就发现比平时少了很多人,后来才知道许多单位都放假了,而我当时还在感叹难得上海的公交这么冷清。到了挂职的地方,也还行,就是下半身全湿。到了下班的时候也就基本上干了,只是外面的风雨依旧没有消停的意味,风力丝毫未减。回到学校,整个人都湿了,主要是伞被吹断了,伞飘忽的那一刻我就在想如果这个风力可以收集来发电就真不错。能在台风天上下班,而且是在号称多少年来最强的台风之下闪转腾挪,还是别有一番意味的。针对这次台风,街道里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还是依靠居委会带动居民群众。各居民区依照过往经验,许多社区志愿者主动加入到街道市政科组织的防台风的宣传、巡查和实实在在的抗台工作中去。上钢二村十多位居民志愿者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带领下,不仅配合小区清扫工及时清扫,防止路面的垃圾、树叶等杂物堵塞下水道进水口。还主动上门,帮助一些年纪较大的居民把阳台上的花盆搬进室内。街道市政科的同志,更是不敢懈怠,早早地把早已准备好的为三个小区的170多个楼组门洞定做的挡水铁板以及小区进出的大门定做了挡水的铁板一一定点落实到为,还准备了500多包黄沙袋,随时准备抗击台风。街道还组织紧急会议,各居民区提出需要增加沙袋,市政科应急小分队50多岁的张宝祥、张彬等闻讯后,在领队薛文宝的带领下,克服了一夜没休息的困倦,立即又灌制了500多包黄沙袋,及时送到各居民区。同时,市政科准备的6台汽油抽水机,8台电泵、潜水泵随时准备抗击暴雨的侵袭。台风来临前夜,街道主要领导、居民区书记、主任以及志愿者们为了随时准备应付“海葵”,都度过了一个不眠夜。由于防范到位,有效化解了台风的不利影响。
在此次挂职中,我所经历的最大活动就是《永远的金达莱——上钢社区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录》首发仪式。这既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同时也是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协议签订59周年,那天是7月27日,和抗美援朝停战协议签订同日!此次活动举办得十分盛大,我也有幸看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士们。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韩德彩中将、原上海空军副司令员宋中文少将应邀参加,上钢社区(街道)党工委领导以及驻地武警部队、社区各界人士代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青年社工等120多人参加了首发仪式。曾经抗战的英勇士兵,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志愿军老战士唱起了志愿军的军歌,拉开了整场仪式的序幕,望着这些脸上写满故事和信念的老人,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之后的情景剧《女兵日记》再现了抗美援朝部队一景,他们动情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也是有些人眼中噙着泪花,我不得不承认被深深感染了。在之后的颁赠仪式上,上钢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苏锦山等领导为各界人士代表颁赠了《永远的金达莱——上钢社区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录》一书。《永远的金达莱——上钢社区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录》汇集了上钢社区46位志愿军老战士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珍贵记忆。其中绝大部分都由年逾古稀的老战士亲笔书写,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金达莱,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而我也得到了一本,摸着红艳艳的封皮,不由想到了那帽檐上熠熠发光的五角星,翻开它,一道金色的光芒引领者我回顾那些光辉的岁月。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苏锦山以及原上海空军副司令员宋中文少将、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韩德彩中将分别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地讲话。苏锦山希望社区党员群众要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希望社区工作者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努力投身社区建设。希望老战士以联谊会为平台,继续关心支持社区发展。活动最后,所有人合影留念,定格的那一刹那,突然觉得和平是如此的美好。
挂职的日子的确有些平淡,值得一叙的不多,但这些平淡确是不可少的,就像水一样,淡而无味,却让人离不开。更何况这胜似淡水,有时还能闻到各种“植物”的清香,区团委间或组织我们“挂友”小聚,互相聊聊挂职的那些事,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小波折,打破一丝平静。在觥筹交错间,杯底似乎可探了,那么定要珍惜这最后的“几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