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在新加坡过“热年”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3-28   浏览次数:438

  记忆里,寒冻腊月,雪花飘飘,春联的红、爆竹的响、烟花的绚,方有过年的氛围和感觉。而近几年寒假,我都穿着吊带背心,在赤道附近的新加坡,度过别样的农历中国年。   

“牛车水”---唐人街  

在新加坡,每年最早露出“年气”的要数“牛车水”唐人街了。  

因为华人占了新加坡75%的人口比例,政府每年在腊月初就会开始在唐人街张灯结彩。美国纽约、波士顿等地的唐人街入口基本都有一个中国牌坊,新加坡的唐人街平日却没有明显的标记,一条中文名叫余东旋街的普通大道,只有到了年关,行人天桥装饰了艳红色几乎乱真的人造梅花树,寿桃,红灯笼以及各色灯花彩带,还有巨大的镀金大元宝和财神爷,尤其是当年的生肖造型……方显出特别浓郁的中国年味。  

其实“牛车水”不只是一条街而是一个区(当年多是华人劳工赶着牛车运水运货的聚集地,因此而得名)。在主干道余东旋街两旁,有许多狭窄小巷,各种中文招牌的餐馆商店,琳琅满目的中国百货、东方风格的衣裙、五光十色的纪念品露天摊档、总是熙熙攘攘拥挤不堪的行人、相比出名干净的新加坡别处,略显脏乱的街景,在在都提醒着,这里是“唐-人-街”,以至于让我心生疑惑:为什么华人的地盘都是脏乱差的表现?不过年关时节,牛车水依旧是新加坡普通民众采购年货的集散地。不仅仅是华人,还随处可以看到慕名而来的印度人马来人。我就曾几次遇见皮肤较黑的外族人向我打听一个中国超市怎么走。因为华人超市的物品实在丰富,价格也确实便宜。  

而每年除夕夜,新加坡中文电视台都会在牛车水举行露天新春晚会,有点类似中国央视的春晚。近10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政府为了安抚华人吸引游客,会在“牛车水”和“春到河畔” 子夜倒计时统一燃放鞭炮和烟花。除了这一天的这一刻,新加坡民众无缘烟花爆竹。

“春到河畔迎新年”   

除了在牛车水张灯结彩外,差不多同时,政府都会在新加坡河岸或入海口,地标性建筑物-----榴莲状的歌剧院和喷水鱼尾狮的旁边或对面,劈出一个公园,举办“春到河畔迎新年”的游园活动。 

                     

  

等到子夜12点,在海中小岛或开阔堤岸,将会燃放价值百万元的烟花,在市中心的高楼上,都可以清楚观赏。  

12生肖的花灯每年必现,造型却也不断翻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下图为小瓷杯做的龙灯)。  

  

高大的财神爷会在整点时分撒一阵金粉,据说若能抢到金粉沾身,那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你将财运亨通,故引得游人争相哄挤到财神爷的脚下,一波一波地翘首等待。        

园中汇集了各种民间传统艺术及表演:歌舞、书法、灯谜、魔术、看相算命甚至还有西洋镜万花筒。

  师爷装扮招揽生意   

当然还有各种中国传统工艺品展卖,如瓷器、玉石、扇子、灯笼、丝绸等,也有各地美食小点。   

有人说,一年一度,这或许应该是新加坡华人感到自豪的时刻-----一个多民族国家,政府肯花重金专门打造华族春节文化氛围,似乎是很大的政策倾斜,甚至引来其他少数族裔如马来人印度人锡克人的不满。然而,深谙政治经济学的朋友说,比起政府从80年代关闭所有华文学校(从中小学到南洋大学),将中文语言边缘化为中小学选修的“第二语文”等一系列“去中华文化”的政治手段,这每年一度喧哗热闹的春节庆祝仪式(外加元宵节前的“妆艺大游行”),充其量只是一种安抚百姓连同中国民众的糖衣炮弹,只是一种“河边的传统”,并没能真正弘扬中华文明的精髓。

拜年风俗 

新加坡过年只放二天公假,所以华人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拜完年,在风俗习惯上与大陆就有了一些有趣的差异。  

除夕夜,团圆饭,压岁钱,这些基本相似。不同的是除夕夜,很多家庭会去庙里烧香、迎香,或初一早起在家奉香。初一早上,未成年的孩子以两个橘子跪拜父母长辈,长辈给孩子红包;成年人给父母长辈拜年就要一手拿橘子一手拿红包,以跪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媒体说新加坡有很多人特意选春节出去旅游,是因为要“逃年”,是曾听一个出租车司机说过,过年要花去几千块红包钱,感觉不堪重负。  

另外,拜年基本不流行留客吃饭的习惯。除了家人,普通亲戚朋友之间拜年,几乎就是坐坐喝喝茶聊聊天就走。所以过年待客的糕点糖果就成了年前重头置办的年货。如黄梨塔(做成小塔状的凤梨酥),鸡蛋卷,用大大小小不同的罐装起,客人来了就摆出来配茶。不过很少看见国内的葵花瓜子,那被看作是鸟吃的食物。其中待客最高级别的名叫“ba gua”也就是“肉干”。最著名的品牌叫“美珍香”(近年已成功打入国内市场,在上海五角场就有分店),在牛车水唐人街上,除夕前两周左右就已开始排起长长的队伍。  

肉干的制作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将上等精猪肉绞碎,加上蜜糖等配料,摊成印度飞饼那样的薄片,再经特制烤炉烘干,呈紫红色的薄片,论斤卖,大约60新元一斤,折合人民币250到300多元一斤。各家买回后用糖果罐装起,吃时按自己的需要喜好撕下就是了。  

最有意思的恐怕要数拜年送礼了。每人只要带两个橙黄色的橘子,可以手拿,也有十分精致的小礼袋装。客人离开时,主人会换两个新的橘子叫客人带走,简直一个橘子大循环。显然是保留了吉祥吉利之祝福含义而剔除了礼品的金钱价值,同时也避免了贵重礼品在循环过程中造成的浪费。这一过年礼仪的确很环保,有可借鉴之处。

文/姜云飞(人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