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青年 | 叮,这里有一份创新类赛事的通关宝典
发布人:袁海萍  发布时间:2021-12-28   浏览次数:65


创新项目,顾名思义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项目研究。

 ——来源于百度百科


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正是一个为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提供交流与展示机会的优秀平台,该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竞赛。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在2021年“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的项目负责人王昱涵学姐,向我们讲述她关于疫情下政府惠企纾困政策效果的项目研究之路,与我们分享她的团队所体会的深刻经历与感想。

【采访对象】

王昱涵,19级统计与管理学院统计学专业学生,《疫情冲击下惠企纾困政策分析成效调研》团队负责人,该项目继参与“知行杯”暑期项目后,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项目介绍】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经济暂缓,上海率先推出一系列惠企纾困的精准政策。该项目跟踪了研究国内外惠企纾困政策,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和对存量企业的调研,了解疫情下纾困政策落实情况,并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政策对市场复苏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存量企业面临市场需求锐减、营业收入下降和成本高的双重压力,出台帮扶政策成效显著,其中援企稳岗政策的成效最为突出,金融支持政策有待提高。此外,内外资、私营新设企业户数在惠企纾困政策出台后开始复苏。惠企纾困政策对激活和壮大市场主体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建议:简化政策申办流程、建立政策反馈渠道,能在短期内提升政策效果;降低中小微企业信贷难度,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自身抵御冲击的韧性是长效机制。纾困政策需要适时调整和退出。


【暑期项目结缘 巧合组建团队】

如王昱涵学姐所说,起初团队的建立实属偶然。因为知行杯暑期实践项目的缘由,他们组建在了一起,一同为创新项目的完成而努力。小组一共八人,均为上海本地、同为统管学院的学生。

团队的分工从暑期实践项目起稍显明确,直至参加挑战杯时他们的团队早已配合默契、分工明确,他们还会定期进行线上会议,合理安排研究工作以及dd前的时间分配。

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从王昱涵学姐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团队的凝聚力与高默契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研究之路不易 依旧排除万难】

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不乏出现困难与问题,王昱涵学姐也讲到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数据收集严重不足的问题。介于自身作为学生资源的不足,他们很难收集到相关企业的数据,感谢导师地帮助以及浦东调查队的全力配合,他们才能收集到如此庞大的数据以便支撑后续的分析与总结。

而在挑战杯备赛阶段,他们又遇到了调研范围偏小的问题,通过校友会的帮助,他们得以实地走访企业,并有幸进行电话访谈。

因此,在项目研究的漫漫之路中,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或许远远不够,但导师与学校的“老前辈”们时刻关注着需要帮助的SUFER们,群策群力,项目研究才能更为完善、更为顺利。


【参与“挑战杯”收获种种】

项目研究的路程漫漫,投入其中的王昱涵学姐也深有感慨。她谈到在备赛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比如在答辩时怎样能做到比较清晰地讲述自己的思路。还有在论文和PPT的修改上面,他们也渐渐懂得经济类论文的用语规范、细节把控

她认为,从项目研究中学到的,是课堂上无法习得的知识,比如论文的语言风格,如何去制作比较完善的问卷,如何去和企业领导进行交流、采访等。此外,她说,对于一个问题的探讨和探究的过程是极有意义的,不断探索思考的过程是很有价值的。

更重要的是,项目也使得团队所有成员更加关注社会实事,作为一名青年人身上多一份与时代并行的担当使命与新念,这是尤为可贵的。

【经验传授与经历分享】

在关于课题研究方面的经验传授,王昱涵学姐提到选题与组长的主要职责两方面。她建议选题最好与实事紧密结合,并严谨考量其可行性与数据的支撑度。同时,作为一名团队负责人,应学会调动组员的积极性,积极地参与研讨和研究分析中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同学来说,王昱涵学姐认为,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计划。在课题研究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及时沟通才能更快转变方向。进行项目研究必然会占用部分时间,同学们也需要安排好这些任务,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效率,既然开始了项目研究,就要负责任的把它做好。

王昱涵学姐的分享使我们了解到,创新团队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不易,而他们成功克服的经历也同时鼓励了那些正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同学们排除万难,祝愿他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终达胜利的彼岸。科学研究是反复推敲、不断深入的过程,这需要我们青年人沉淀自身、虚心进取。同时,这也启示着我们将眼光不局限于校园,将青年之志投身于社会,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与时代同行,与使命并肩,是我们新一代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力求去努力的。

相信这次采访也能激励更多的同学投入项目创新的行列中来,关注学术创新,关注社会时事,将自身所学投入到实际问题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案 殷思锦

排版 | 黄康睿

编审 | 贺巍巍

王一蔚

洪一玥